:::
最新訊息
-
2019-08-22 16:31:12
華語文能力相關測驗論文研究獎助開放申請,獎助金達兩萬元
為鼓勵國內外學術人才投入華語文能力測驗研究,申請華測資料,撰寫學術論文或學位論文,以持續擴大華測在海外的能見度與知名度,特訂定論文研究獎助辦法,獲獎者可得到獎助金兩萬元。凡以本會開發之測驗,如:華語文能力測驗(TOCFL)、兒童華語文能力測驗(CCCC)、聽讀測驗快篩系統(TOCFL- Speedy Screening)為主題之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均可申請。有意者請於八月一日至八月三十日(以郵戳為憑)提出申請。相關辦法與申請表請至https://www.sc-top.org.tw/chinese/download.php點閱、下載。 -
2019-08-20 10:16:07
中文不難學?溫哥華華語座談會授秘訣
圖:2019年溫哥華幼童華語教學座談會,分享突破華語學習的秘訣。圖為座談會現場。(主辦方提供) 【大紀元2019年08月12日訊】(記者邱晨溫哥華報道)中文已經是全球第二大語言,許多海外人士卻對學中文望而卻步,認為「漢字如天書」,太難學太難懂了!果真如此嗎?溫哥華東寧書院8月11日舉辦的2019幼童華語教學座談會上,專家推薦的教學法很可能打破此魔咒,讓學習中文變得輕松容易。 本座談會邀請到台灣大學心理學博士、朝陽科大華語中心主任余伯泉教授,以及師範正科班講師胡玉華,傳授打破華語難學之魔咒的訣竅,開拓全新的教學方案。 余伯泉教授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對外華語小組執行秘書,擔任僑委會Living Mandarin教材的總編(該教材包括:K1-K4幼兒主題音標版、B1-B6兒童語法歌曲版、B7-B8劉興欽卡通漫畫版、B9-B12蔡志忠經典動畫版)。 余教授在接受大紀元采訪時表示,多年推廣華語時,他們面臨教課「必要的障礙與挫折」並沒有退縮,而是探討華語作為第二外語的困難,研發開創出全新的教學法,以繪畫、唱歌、游戲等為教學基礎,學習華語的文字與語法。 僑委會的Living Mandarin教材,即是特別考慮到兒童的遊戲天性與童趣,發展以「唱歌學華語」的一氣呵成法,每課從歌唱出發,300首語法歌,鋪就了一條輕松學習華語的教學之路,也適合海外的第二外語教材。 圖:2019年溫哥華幼童華語教學座談會,分享突破華語學習的秘訣。圖為座談會講師與嘉賓。(主辦方提供) 圖:2019年溫哥華幼童華語教學座談會,分享突破華語學習的秘訣。圖為座談會現場。(主辦方提供) 余教授介紹道,英文共有26個字母,中文也可簡化成100個漢字字母;英文往往需學7000詞才能看懂報紙,中文約只要認得1000漢字,就可看懂報紙;漢字相比英文,更精鍊、更富詩詞文化。 今年座談會上,「學華語順便唱唸台語」,買一送一,同時教授華語與台語的輕松教學法,特別研制的台語拼音,幾分鐘就可輕松掌握台語發音,使得台語這一千年的文化古語,煥發出語言活力。 本次座談會的主辦單位是溫哥華台灣語言協會,協辦單位是溫哥華台灣媽媽團 / 溫哥華台灣爸爸團。 責任編輯:童宇 資料來源:大紀元 -
2019-08-20 10:07:16
寫漢字拿獎金 嘉大語言中心推廣漢字之美
嘉義大學語言中心華語組為慶祝嘉大百年校慶,推廣繁體字之美,邀請外籍人士及國小三年級學生10月19日上午9時30分,至嘉大新民校區國際會議廳參加「國立嘉義大學X第二屆漢字東西軍比賽」,提升對漢字文化的認識,瞭解漢字來源與文化,增進學習華語文興趣。 繁體漢字的發展與演變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為世界上獨有的一種指事、會意文字體系,也是世界上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文字之一。嘉大語言中心華語組為發揚漢學文化,再次舉辦漢字比賽,活動即日起至9月22日止接受報名。比賽除有高額獎金及獎牌外,所有參賽者,賽後皆能領取1份嘉義名產火雞肉飯便當,外籍參賽者,賽後可自費參加半日文化課程,活動具教育意涵也含蓋體驗在地特色,報名人數有限,額滿為止,歡迎對漢字書寫有興趣者把握機會參加。 語言中心吳靜芬中心主任表示,本活動去年舉辦時,即受到各界矚目,來自各地的外籍人士除對活動感到滿意外,也對嘉大華語課程有興趣,不僅成功行銷嘉大活潑有趣的華語課程,也讓更多人看見嘉大。去年參賽的小學生,首度與外籍人士一同書寫漢字,特別的經驗加深小學生對漢字的興趣與驕傲。期盼今年有更多外籍人士及國小三年級學生共同參賽。 比賽詳情及報名資訊,可至FB臉書搜尋「NCYU CSL嘉義大學華語組」或網站http://csl.lgc.ncyu.edu.tw查詢 資料來源:HiNet生活誌 -
2019-08-12 14:27:09
教育新南向 印尼79名學生獲獎學金赴台深造
為促進教育及文化新南向,駐印尼代表處教育組組長歐淑芬今天將獎學金證書授予即將來台學習的79名印尼學子,盼促進印尼學子對台灣的瞭解,加強國際交流。 這79名印尼學子分別來自印尼大學、建國大學等知名公私立大學學生及社會人士。駐印尼代表處及教育部自700名申請者中評選出獲勝者。其中,40名印尼學生獲得二到四年就讀學士至博士學程的「台灣獎學金」。 另外,有32名學生得到「華語文獎學金」,赴台研習華語,另有7名學生得到「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ICDF)獎學金」。 歐淑芬受訪時指出,2019年度台灣政府獎學金吸引印尼各地學子申請。印尼學生主要是唸工程、通訊、商管,因為印尼商業發展迅速,希望培育這幾方面的人才,另外醫學,長期照護等也是修習的重點。 歐淑芬也提到,台印合作的「三加一」計畫提供印尼在校講師獲得博士學位的機會。她說:「這項計劃之前執行五年,中斷兩年後,在印尼總統佐科威的號召下,可望挹注更多資金,所以今年台灣要與印尼方面續約重簽。」 所謂「三加一」計畫,她舉例,印尼的講師到台灣參加這項計畫,由印尼方面提供前三年的學費,再由台灣學校提供最後一年的學費,協助印尼學者拿到博士學位,培育當地人才。 歐淑芬預計「三加一」計畫一年有100名講師到台灣接受博士訓練,目前這項計畫正在準備中,待準備就續即可開始。 印尼研究科技高教部資源及資格總司代理司長胡妮雅提(Juniarti D. Lestari)也告訴記者,感謝台灣政府每年提供獎學金給印尼學生,希望台灣和印尼續教育合作,針對講師攻讀博士學位,提供更多獎學金機會。 獲得駐印尼代表處提供的台灣研究計畫(Taiwan study project),並多次訪台的印尼建國大學(Binus University)教授提厄塔(Tirta Nugraha Mursitama)表示,很高興能看到有近80位印尼學子獲得台灣政府提供的獎學金,這是台印高等教育合作的一大里程碑, 提厄塔說:「我在台灣時,親身感受到台灣高等教育與產業之間的緊密連結,學生能從產業界獲得第一手資訊及經驗。」 華語文獎學金受獎者泰迪(Tedy Trisetio),現為印尼Liputan6.com記者,即將在9月到東吳大學學習華語6個月。他說,已知道台灣有新南向政策,新南向包含經濟及文化方面,相信如果自己能學會華語,就能提供優質的資訊給印尼人。 泰迪也期望赴台後,不只是學習,也希望能探索很多事物,因為他熱愛攝影及影像記錄,可利用專有的技能、興趣探索美食及風俗民情。 駐印尼代表處歸納,最受印尼學生青睞的台灣的大學院校為臺灣科技大學、成功大學、亞洲大學及臺北醫學大學等。 來源:中央社 -
2019-08-08 13:52:39
華測會將於8月24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辦理 「進階高階級華語文寫作測驗評分研習」
華測會於108年8月24日(星期六)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辦理 「進階高階級華語文寫作測驗評分研習」,為推廣華語文寫作測驗, 期使華語教學相關單位了解華語文寫作測驗及基本評分概念,特舉辦旨揭活動。 報名從108年7月24日起,至108年8月7日止,採線上報名,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若有未盡事宜,請逕洽本會研究發展組藍珮君組長, 電話:(02)7714-8660,電子信箱:martinalan@sc-top.org.tw。 -
2019-08-06 14:24:54
台灣獎學金河內頒獎 55名學生獲獎
駐越南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今天在河內頒發「2019年教育部台灣獎學金及華語文獎學金」,共55名學生獲獎,其中54名來自越南順化省(Hue)以北地區、1名來自寮國。 中華民國教育部為鼓勵越南等地優秀青年學生到台灣各大學攻讀學位,獲取各學術領域專業知識技能,為兩國社會經濟發展與文教交流作出貢獻,設置「臺灣獎學金」及「華語文獎學金」供學生申請。 中部順化以北的獎學金錄取名單先前揭曉,共有54人獲獎,其中23人將赴台攻讀學士、7人攻讀碩士與1人攻讀博士,受獎學生享有學雜費上限新台幣4萬元及生活補助費每月新台幣1萬5000元至2萬元的待遇,期限2年至4年不等。另外23人獲得學習華語文獎學金,期限3個月至12個月不等,受獎生每人每月可獲獎學金新台幣2萬5000元。 今年還有一名寮國學生獲得赴台攻讀學士的獎學金,錄取中原大學商學院。 去年教育部給順化以北(含寮國)就讀學位獎學金的名額是26人,今年增加到32人,可見教育部對越南學生的重視。 頒獎典禮上午在駐越南代表處舉行,共46名獲獎學生參加,包括3名學生從中部順化省和寮國飛來。中華民國駐越南代表石瑞琦、副代表陳錦玲及相關人員出席並參與頒獎。 石瑞琦致詞時表示,台越教育和經貿領域合作密切,台灣被評為亞洲教育品質最好的國家之一,目前約有6萬名台商在越南投資經營,徵才需求很大。他祝賀獲獎學生,預祝他們認真學習,愉快地體驗台灣文化和飲食,獲取各學術領域專業知識技能,為促進台越各領域合作關係做出貢獻。 主辦單位還安排介紹受領獎學金規定、申請簽證及在台居留規定等活動,讓獲獎生做好準備及安心赴台學習。 獲獎生范光隆(Pham Quang Long)的母親陳美青(Tran My Thanh)表示,就讀河內國家大學附屬外語高中的兒子獲錄取淡江大學財經學系的獎學金,讓她很高興與自豪。她說,自己也曾在台學習及多次赴台出差,對台灣教育環境與品質的印象深刻。為了留學準備,已安排兒子參觀淡大校園的行程,不會擔心兒子赴台留學面臨什麼困難。 來源:中央社